但凡工程機械領域內人士,應該都會清晰的記得“十一五”時的4萬億蛋糕,這一利好政策確實給當年的工程機械行業帶去了不菲業績,可是待市場洗盡鉛華,復歸平靜,當年透支市場的苦果才開始凸顯。而今,四萬億之風又來了,而且在工程機械的上下游產業均有涉及,對于“天上掉下的餡餅”,工程機械行業這次又該如何接招,才能避免當年的頑疾呢?
各種“四萬億之風”來襲:政策利好消息誘人
似乎“四萬億”是個投資最熱值?近日有不少項目的投資都接近了四萬億,而這些項目恰好又是工程機械的用武之地。
最早的風聲來自于北京,今年北京將進一步擴大棚戶區改造范圍,將中心城區平房院落修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城中村邊角地整治和城鄉結合部改造4類項目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另據記者梳理發現,已制定計劃的十幾個省份未來5年投資計劃便已經超過萬億元,而等10月底各個地方規劃全部問世后,整體投資額將達到約4萬億元。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方面,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
此外,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日前曾表示,2015年我國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3000多公里,“十三五”期間還要增加3000公里,也就是說,2020年將達到6000公里的運營里程,這將需要投資3萬億至4萬億之間。
四萬億之風頻繁來襲工程機械應冷靜對待
面對突如其來的利好消息,工程機械顯然有點受寵若驚。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工程機械在迎接這一批“四萬億”蛋糕誘惑時,就要謹慎行事了。任何一項投資都會有終結時,對于工程機械企業來講,應盡量避免“大喜”之后的“大悲”,即產品積壓、庫存凸顯等一系列后遺癥。當然對于大局的把控也是相當關鍵的,這一撥又一撥的“四萬億”如何達到合理分配,還是需要相關部門做出整體的規劃。
周二,盤面上,新興產業除傳媒板塊外,以欣旺達為代表的鋰電池概念股表現強勁。欣旺達盤中漲停,九九久快速走強,說明鋰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正成為市場中的中興力量。
昨日,鋰電池概念股午后走強,截至收盤,欣旺達強勢漲停,億緯鋰能漲幅超7%,新宇邦、動力源、南都電源、臥龍電氣、青鳥華光等股漲幅超4%。其中,主營鋰離子電池模組的欣旺達創歷史新高,收盤報24.31元。
長江證券近日發布欣旺達的研究報告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需求持續高增長,特斯拉掀起動力鋰電池應用熱潮,促使國內鋰電池產業景氣持續高漲。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鋰電池產業鏈配套已經逐漸成熟,競爭力不斷增強,在手機數碼領域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同時正在向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電動汽車市場快速滲透,全球鋰電產業向國內轉移趨勢明顯。作為國內領先的鋰電模組廠商,欣旺達面臨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公司正在從單一的手機數碼市場向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BMS市場、動力電池市場拓展,不斷優化的產品結構將大幅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續成長能力。同時,公司擁有亞馬孫、聯想、華為、小米等多個優質大客戶,大客戶戰略為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公司董秘日前確認,公司已切入小米手機產業鏈,現為紅米及小米3的鋰電池供應商。
五礦證券投資顧問符海問表示,今年以來,鋰電池概念股頻頻發威,先后有億緯鋰能、德賽電池、澳柯瑪、金瑞科技、中材科技等個股走出翻番行情,可見該板塊牛股輩出。表面看,該板塊走強是由于美國特斯拉股價屢創歷史新高的直接刺激,其實是因為該板塊所屬行業高度粘合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即在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背景下,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而電動汽車技術目前來看最為成熟的是鋰電技術,因而資金追逐該板塊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鋰電池概念股都表現出色,比如在A股全部61只鋰電概念股當中,就有今年以來不僅沒有上漲,反而是下跌的個股,如西部資源、上汽集團、六國化工等。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鋰電池概念股行情還沒結束,因為目前還是電動汽車推廣的起步階段,仍頗具想象空間,相關個股仍頻有表現,只是分化走勢會越來越明顯,可能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領先的將成為行情主導;二是業績持續高速增長的將表現突出;三是上述兩項都包含的可能被輪流炒作;四是短期漲幅過大的,風險也隨之增大。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協會已經開始制定相關的再制造10項新標準,龍頭企業均有參與。業內人士認為,相關標準將有助于擴大再制造市場,龍頭企業將迎更大發展機遇。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謝輝教授認為,由于再制造的節能節材特性,經過再制造后如果平均能延長市場中正在使用內燃機的一年壽命,那么產生的效益將相當于6年新機生產所創造的水平,這將產生一個驚人的價值。
因此可以說,我國內燃機再制造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人士透露,協會與內燃機再制造企業達成共識,到2015年實現內燃機再制造35萬臺,再制造零部件達到150萬件。同時,“相關的再制造10項新的標準和關于內燃機全行業的364項新標準也由協會開始制定?!庇浾吡私獾?,作為業內龍頭,玉柴再制造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康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儀股份、天潤曲軸等均參與了標準的起草和籌備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與新機制造一樣,再制造的規模和產量也是制約企業效益的一個非?,F實的因素。隨著標準加緊制定,用戶對再制造產品的顧慮有望消除,再制造產品的市場空間將被打開。業內龍頭企業的效益會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