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一直被認為是“工程機械的皇冠明珠、行業的晴雨表”,據權威數據統計,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29家挖掘機廠商在2014年1~6月,共銷售履帶式挖掘機58056臺,銷售輪式挖掘機840臺。其中,6噸以上挖掘機銷售43214臺,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2.3%;6噸以下(含6噸)挖掘機銷售14842臺,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3.6%,下滑幅度較小。
從履帶式挖掘機數據看,國內品牌三一重工累計銷售7967臺,市場占有率為13.7%,繼續保持銷量的第一把交椅??ㄌ乇死站o隨其后,累計銷售5854臺,市場占有率為10.08%,其繼續穩居外資品牌首位。小松上半年累計銷售5347臺,市場占有率為9.21%,位居第三位置。
兩大機種銷量下降
市場占有率方面,上半年,6噸以上挖掘機,國內品牌占有率有所下降,從2013年的41.1%下降為38.6%,而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從2013年同期的58.9%提升到了61.4%;6噸以下(含)挖掘機的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為56.7%,國內品牌為43.2%,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沒有變化。
這其中,5月份,挖掘機銷量為8278臺,較2013年同期的11810臺下滑30%,成為下滑最嚴重的月份之一。挖掘機銷量下降使得行業回暖的希望放緩,整個行業也將在走向復蘇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裝載機方面,今年5月份,其銷量為15348臺,較4月份15%的降幅擴大了4個百分點,達到了同比下降19%。1~5月銷量為78034臺,同比下降6%,是自2013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前5月裝載機的銷量著實令人難以滿意,這也讓一直期待行業復蘇的人們心頭浮起了一層烏云。
從上半年工程機械的銷售來看,能夠切實感受到工程機械企業前行步履維艱。雖然國家不斷推進鐵路建設、軌道交通、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但由于工程機械市場保有量太大,行業中的新機銷售依舊不暢。
雖然下半年新的投資增加和工程開工將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一些契機,但是全行業依舊面臨嚴峻挑戰。
旺季需求低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1月,中國挖掘機總銷售量為4533臺,同比下滑接近10%。2月份,挖掘機行業銷量9410臺,同比增長55.3%。另據美銀美林報告顯示,挖掘機械市場3月份銷量同比減少7.8%。4月份主要挖掘機企業的液壓挖掘機銷量為12478臺,同比減少2992臺。5月份,所有噸位挖掘機產品銷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中挖13~30噸最為明顯,同比降幅達到37%。
按照往年的銷售規律來看,春節過后的2月份應該已經開始出現需求增長的跡象,3~5月則逐漸進入銷售旺季,而今年恰恰相反,在本該是銷售旺季的月份卻出現了下降,這也使得全年復蘇的預期打了折扣。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仍然充斥著庫存堆積、市場保有量過高、企業間惡性競爭、零首付、延長付款周期等問題。而企業自身應收賬款過多、產能過剩等也將限制行業復蘇力度。再加上一些項目暫停施工等影響,造成今年上半年本應是工程機械銷售旺季的月份,產銷量反季節規律回落,出現了旺季不旺的現象。目前,不少企業正在為謀求新的利潤空間而摩拳擦掌。
據統計,房地產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占比為55%,鐵路基建需求占比約為35%,采礦業需求占比約為10%。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7.6%,相較于去年全年19.6%的同比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市場需求不高也是導致行業現在銷量不旺的部分因素。
深耕謀利潤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認為,要避開現有產業層次上的惡性競爭,使挖掘機行業獲得新的增長點,應從創新著手,將短期和長期目標相結合,從而使得我國挖掘機行業能揚長避短,鞏固住既有優勢,并取得更好發展。
國內市場不好,部分企業就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希冀海外市場能為企業帶來利潤。以挖掘機為例,其作為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很多國內企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更多的是依靠模仿國外的產品進行設計生產,很多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
這樣,許多中國本土品牌的產品在技術和性能上難以同海外品牌進行抗衡。同時,以前一直被認為是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其最大的價格優勢也隨著國內企業員工的成本上漲,令本土品牌在價格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所以海外市場雖然機會多,但企業也要自身硬才能攬到真金。
專家認為,在挖掘機行業的價值鏈上,目前國內廠家的盈利來源主要集中在組裝加工領域,而缺乏對價值鏈上下游的開發。與國際品牌比較,目前國內挖掘機廠家在價值鏈各個環節均處于明顯劣勢。長期以來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國外廠商供貨,這已成為國產挖掘機企業不能實現規?;l展的最大瓶頸。
在關注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有不少企業深耕后市場,希望在售后市場方面能有所斬獲。這也是符合著名的帕累托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即企業80%的利潤來源于20%老客戶的重復購買。
隨著行業發展,其市場集中度也將越來越高,許多小型企業由于產能過低,技術不過關終究會被市場淘汰。而有實力的企業在市場分化時期,通過完善售后服務體系,進行品牌營銷建設,從而爭取更大潛在客戶,為自身的進一步生存發展壯大贏得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