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為了更快更準時地“啃掉”去產能這塊“硬骨頭”,部際聯席會議按照國務院要求組織了10個督查組,本周起將陸續赴各省區市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專項督查。有專家認為,不督查不行,一些地方去產能不積極,要靠中央督查的“鞭子”去抽它,才能推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38%,鋼鐵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確實不盡如人意。
與此同時,近期煤炭、鋼鐵的價格出現反彈,相關企業的效益有所好轉,一些地方明顯放慢了去產能步伐,希望別的地方加快削減產能淘汰企業,而自己享受去產能帶來價格上漲的好處。一些被關停的企業又重新生產了,一些此前猶豫是否要關的企業又不再關了,這直接影響了地方上去產能的決心。
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胡乃軍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鋼鐵煤炭的價格到底由什么來決定,第二個是不同地方博弈的問題。從2015年喊出中國鋼鐵煤炭存在巨大的產能過剩,年產量遠遠大于需求,2016年沒有絲毫好轉,但是2016年卻出現了鋼鐵價格上漲,這是因為虛擬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反過來作用于實體經濟。也就是現在包括鋼鐵、煤炭等在內的能源類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不是市場供需決定的。經濟學教科書講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但這里不是。它完全是虛擬經濟下通過期貨、期權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來決定的,不能反映市場真實的供需狀況。這種虛擬決定實體,只能是短期的,從長期看煤炭、鋼鐵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是沒有前景的,不能因為短期在虛擬經濟領域,期貨期權在大宗商品市場上的價格上漲,就認為向好,絕對不是的,長期一定是向下的?!?/p>
第二個存在地方博弈的問題,現在產能過剩如果大家都關停,在短期內產量下降,這個時候價格就有上升的影響,那些關停慢的或者沒有關停的就享受到收益,這時如果行業自律能力很強,需要行業內部達成共識,大家一起減誰也不要觀望。
胡乃軍進一步說,可以通過減少稅費支持等手段讓鋼鐵、煤炭企業去產能?,F在去產能不僅是市場問題,還是社會化的問題,去了產能,設備、廠房、土地都好解決,但工人怎么安置?尤其在去產能慢的東北一些省份,有大量的工人需要安置,養老、醫療、基本生活收入一系列問題都圍繞產業和企業,這時要去產能,他們的社會保障怎么辦,所以要把這些配套措施都做好。去產能不能動搖,必須全國一盤棋,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調節,并做好相關的保障工作,去產能才能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