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鋼鐵總經理:“一帶一路”助鋼鐵業轉型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鋼鐵業屢屢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其實,促進中國鋼鐵業的轉型升級,既要靠主動改革,又要借助對外開放的潮流。在此過程中,“一帶一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總體看,中國的對外開放有三個階段性標志:第一個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此后中國企業開始由單純的工廠逐步具備現代企業制度;第二個標志是2001年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此后中國快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第三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同時結合國內自貿區的建設,進一步形成“東西互動、南北互通、海陸融合、內外一體”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現在,入圍財富500強榜單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卻還不夠多。以剛剛成立的寶武鋼鐵為例,與世界主流鋼鐵企業相比,我們的國際化指數(指海外資產比重、海外銷售收入比重、海外員工比重的算術平均值)還不到10%,而日韓鋼企已超過30%。中國鋼企的海外收入仍局限于產品出口收入,海外資產多集中在資源類投資。與此同時,中國鋼企在全球綠地投資、國際資本運作、海外研發中心建設等全球資源配置方面也亟待提高,而這些正是我們衡量產業是否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標準。

  那么,如何提升中國鋼鐵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呢?除了提質增效、苦練內功之外,鋼鐵企業還必須把握好“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南亞、中東、中亞和非洲等地區鋼鐵制造裝備比較落后;另一方面,中國目前大多數所謂的“過?!碑a能,對這些地區的需求而言其實都是相對先進的。

  不過,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有兩個在國內產業發展過程中適用但在海外并不適用的問題需要注意:第一,項目規模不是越大就越好。在中國,100萬噸規模的鋼廠屬于小鋼廠,可能屬于沒有競爭力的,但在“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地區,鋼鐵需求總量并不大,因此我們不能以國內鋼鐵產業發展的思維模式推進鋼鐵行業的國際產能合作。第二,裝備的技術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除了環保的“硬指標”不能忽視以外,裝備的技術水平也要與海外當地市場需求結構與資源稟賦相匹配,切忌追求表面的觀賞價值。

  令人欣慰的是,借助“一帶一路”東風,實現轉型升級,中國的鋼鐵行業可謂有基礎、有優勢、有條件。中國鋼鐵長期的規模出口積累了巨大的海外客戶基礎,具備了屬地化制造的市場條件。而中國在鋼廠建設和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嫻熟的工藝技術以及成套的鋼鐵制造裝備的供應能力,也使得中國在鋼廠建設的單位投資成本全球最低、效率最高。

  對于寶武鋼鐵這樣的央企來說,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難得契機。目前,我們正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起來,謀劃公司的海外行動方案。特別是充分利用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在融資方面的成本優勢,加大在沿線國家的投資力度。

  可以預見,在“一帶一路”的引領下,各國產能合作將更加緊密,中國鋼鐵行業一定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國際化發展新路。在此過程中,沿線國家也將因中國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而獲得巨大的發展實惠。